1)万兴科技 (鹏华基金参与公司路演活动) 炒股使用杠杆
个股亮点:公司主营消费类软件研发、销售及提供相应技术支持服务;公司持有南京创熠家和万兴创业投资中心49%的股权。;公司旗下有天幕大模型,具备多媒体、垂直解决方案、算力数据及应用本土化等特色,以更智能、更沉浸的功能效果和产品体验赋能全球内容创作者的创意表达
2)浩辰软件 (鹏华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个股亮点: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提供商,主要从事CAD相关软件的研发及推广销售业务。;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的研发、销售和服务,主营产品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CAD平台软件和基于平台的CAD专业软件。;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研发设计类T业软件提供商,主要从事CAD相关软件的研发及推广销售业务。
3)松霖科技 (鹏华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个股亮点:松霖转债(113651)于2022-08-17上市;公司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阳光西路298号,主营花洒、淋浴系统、龙头、软管、升降杆及零配件等卫浴配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打造智能卫浴空间、智能厨房空间等智能家居体系
4)运达股份 (鹏华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个股亮点:中国风能行业领军企业;公司2022年顺应行业发展需求推出储能业务板块,业务范围包括储能电站投资、储能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运维等服务;公司是浙江省风电龙头之一。
5)复旦微电 (鹏华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个股亮点:公司FPGA产品线拥有系列化超大规模异构融合可编程逻辑器件系列产品。;H股:上海复旦(01385)于2000-08-04上市;公司发布首款车用MCU产品
6)优彩资源 (鹏华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个股亮点:优彩转债(127078)于2023-01-09上市
7)万得凯 (鹏华基金参与公司电话会议)
万得凯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41亿元,同比上升53.21%;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上升57.47%;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上升53.18%;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94亿元,同比上升48.7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321.06万元,同比上升58.2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4122.79万元,同比上升49.65%;负债率10.92%,投资收益461.33万元,财务费用-1594.27万元,毛利率23.78%。
鹏华基金成立于1998年,截至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9056.46亿元,排名11/207;资产管理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4420.34亿元,排名10/207;管理公募基金数596只,排名8/207;旗下公募基金经理79人,排名10/207。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公募基金产品为鹏华港美互联股票美元现汇,最新单位净值为0.19,近一年增长37.0%。旗下最新募集公募基金产品为鹏华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A,类型为指数型-股票,集中认购期2024年10月22日至2025年1月21日。
1)博实股份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个股亮点:博实转债(127072)于2022-11-03上市;公司医疗机器人;公司大股东日前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步科股份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公司现场参观&分析师会议&业绩说明会)
个股亮点:公司推出了第三代无框力矩电机产品, 面向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设备控制核心部件与数字化工厂软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布局的低压伺服市场更偏向于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领域。
魏书光
“保险+期货”模式是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创新。在试验9年之后,该业务领域的首份行业自律规范性文件正式出炉。12月7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公布《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加强“保险+期货”业务管控,提升规范性要求,寻求破解分担机制、监管体制、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
“保险+期货”模式自2015年8月以玉米价格险为开端,经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覆盖粮、棉、糖、肉、蛋、果等多品种,价格险、收入险并存,分散试点和县域全覆盖同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独有、自下而上的农业风险管理路径。在保障农业种养主体基本收益、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获得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并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尤其是过去3年多,“保险+期货”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风险管理名义本金分别为16.13亿元、40.01亿元及311.37亿元,相对应的承保货值分别为314.78亿元、1078.18亿元及1615.57亿元。
随着规模扩大,“保险+期货”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期货业协会在规则起草说明中明确指出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统一明确的工作规范、发展战略定位不明晰、行业生态需进一步改善、业务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在项目推进中,还出现了项目参与主体认知偏差、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有待增强、农业价格风险保障意义弱化等具体问题。
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凸显得更为明显,相比传统农业成本保险,期货价格保险存在高保额、高保费情况,农户投保同样数量的价格保险,保费远高于成本保险保费。当前“保险+期货”因为有政府和交易所资金支持,农户尚可以接受少量自缴保费,若剥离政府和交易所资金支持,开展纯商业性“保险+期货”对保险公司来说,存在收费难度大等问题。
项目试点阶段,本着最大限度让利农户、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原则,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在手续费、权利金方面做出较大让步。但是长期看,政府保费补贴资金缺位,试点项目可持续性不足,保费补贴主要来自三大商品交易所和农户自缴保费,大部分地市补贴资金的配置和使用处于缺位的状态。补贴资金毕竟有限,只能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需要吸引更多政府和社会资金参与,才能进行大范围推广。
而对于期货公司来说,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相伴而生。“保险+期货”模式将市场风险从保险公司转移至期货市场,然而,由于期货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风险、杠杆放大风险、操作失误风险等,“保险+期货”的潜在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期货公司面临高昂的对冲成本,在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大概率会出现违约事件,致使其不能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服务,因而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严重风险,不仅不会对农业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相反会破坏农业生产的稳定,得不偿失。
为寻求解决之道,在现有政策没有突破的局面下,业务规则明显抬高了“保险+期货”模式的规范性要求,要求期货公司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设置专门的“保险+期货”业务对冲账户,集中于专门的账户中进行对冲操作和成本收益核算,就是为了有效规避“保险+期货”业务与其他业务出现利益冲突和风险传递。
业务规则要求期货公司主动摒弃、抵制不具备保障意义的“保险+期货”项目,承担“保险+期货”业务承揽的主体责任,期货公司分管“保险+期货”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合规负责人是落实业务承揽要求的共同责任人。
随着规则的落地,“保险+期货”的业务基础将进一步夯实,行业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业务将更具有可持续性,“保险+期货”这项创新业务服务“三农”的层次和水平也一定会不断迎来新的突破和新的高度。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炒股使用杠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配资公司_证券配资平台_十大配资公司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