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田甜)丽水股票配资
在长沙县的一家仓库里,一位名叫谭伟良的资深“摩友”,用30多年的漫长时光,收集了200多辆老式摩托车。“这些摩托车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记忆永远留存下去。”2月16日,谭伟良向记者介绍起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宝贝”。
他与摩托车的缘分始于“嘉陵50”
走进谭伟良位于长沙县的家中仓库,仿佛进入了一个摩托车的“时光博物馆”。从五六十年代的“幸福250”“长江750”,到七八十年代的“嘉陵70”“本田CG125”,再到九十年代的“铃木王”“雅马哈劲豹”,各式各样的摩托车整齐排列。
“这些摩托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时代的见证者。”作为摩托车的重度爱好者,谭伟良不仅是收藏者还是骑行者。他指着身旁一辆重庆产的“嘉陵50”告诉记者,这辆车是他接触的第一辆摩托车,也是他父亲当年骑过的同款车型,“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父亲骑着摩托车载着我穿梭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那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展开剩余66%从此,他便与摩托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谭伟良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摩托车,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摩托车还是稀罕物,拥有一辆摩托车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谭伟良也不例外,他省吃俭用,终于买下了人生中第一辆摩托车——二手“嘉陵70”。
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托车逐渐普及,老式摩托车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看着曾经风靡一时的摩托车被淘汰,谭伟良感到十分惋惜。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收藏老式摩托车,留住时代的记忆。
走遍全国去收车,亲手修复让“老古董”焕新生
为了收集这些“宝贝”,谭伟良走遍了全国各地,最远甚至跑到了黑龙江。他笑称自己是个“拾荒者”,经常穿梭在废品收购站、旧货市场,寻找着被遗弃的老式摩托车。每当他发现一辆心仪的摩托车,都会如获至宝,不惜花费重金将其买下。
“收藏摩托车只是第一步,让这些‘老古董’重焕新生才是我最大的乐趣。”为此,谭伟良自学了摩托车维修技术。每一辆收来的摩托车,他都会亲自拆卸、清洗、修理,更换老化的零件,直到发动机重新发出悦耳的轰鸣声。
“每当看到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在自己手中重获新生,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谭伟良说,他最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时光赛跑。
30多年来,谭伟良收藏的摩托车数量已经超过了200辆,这些摩托车不仅见证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国工业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仿制国外车型,到自主研发生产,中国摩托车工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道路。”谭伟良说。
发布于:湖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配资公司_证券配资平台_十大配资公司观点